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券業行家
名字帶有“證券”的機構,除了證券公司,還有投資谘詢機構。比如這家福建中訊證券研究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訊研究),投顧人員數量和占比均在行業前列。然而,其曾經的實控人、副董事長,並且是登記持證人員,竟然將“東家”告上了法庭,原因似乎有些離奇。
意外涉訴信息
早在2022年,行家就曾留意到“福建中訊證券研究有限責任公司”的監管處罰事項。如今,一則新鮮的涉訴信息,又出現在行家眼前。

來自福州市平潭縣人民法院(簡稱:平潭法院)的公告顯示:藺會傑訴中訊研究一案,案由為“請求變更公司登記糾紛”,案號為(2025)閩0128民初786號;於2025年2月5日立案,定於今年3月11日開庭審理。
而當行家查詢中訊研究的工商信息時,意外發現這位原告竟然還是中訊研究的副董事長?如此身份,似乎有些敏感。

高管間接參股
對照曆史工商信息,行家有所發現。
2018年,北京億客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億客科創)成為中訊研究持股51%的控股股東。彼時,藺會傑實控億客科創25.78%的股份,並在億客科創擔任執行董事、董事長。

其後數年間,藺會傑所持億客科創股份不斷增加,最高達到54.58%;這也導致其對中訊研究的實控比例隨之增加。
2023年4月,藺會傑相繼擔任中訊研究副董事長,億客科創法定代表人。但在2024年1月,億客科創法定代表人、實控人從“藺會傑”變更為“章麗恩”,並且“移交”了所持股份。
另據企查查信息,這位高管有如下介紹。然而,這裏並沒有提到其在中訊研究的任職。

持證投資顧問
某種意義上說,藺會傑在中訊研究似乎並不是“甩手掌櫃”。
據中證協從業人員信息,中訊研究現有407名從業人員,其中200名為投資顧問,占比接近五成;投顧的絕對數量在證券谘詢機構中排名第五,投顧占比位列前十。
在中訊研究的投顧列表中,行家找到了藺會傑的身影。他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間以證券經紀人身份在登記執業;其後在多家投資谘詢機構短暫任職;2019年4月以投資顧問身份登記執業於中訊研究,2020年7月注銷;2021年1月,他再度登記為投顧。

還有私募身份
而這位副董事長、投資顧問,真不止這一重身份。
行家在中基協找到了一家私募機構:北京隆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隆基投資),2016年2月成立,2017年3月備案為證券投資類私募基金管理人。藺會傑登記為隆基投資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執行董事,持有隆基投資98%股權。
高管備案信息顯示,藺會傑早年曾是新浪網證券編輯;其後“下海炒股”。他於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擔任貴人鳥獨立董事——這一信息與貴人鳥當時的公告大體一致。2017年1月起,他擔任隆基投資執行董事。

行家本以為是“同名同姓”的“烏龍”,然而,中基協備案為基金從業人員所用的照片,與中證協登記執業信息完全一致。
那麽,其主業究竟是什麽?投資谘詢?還是私募領域?與現任東家的“請求變更公司登記糾紛”,是否可能來自“資質”被“占用”?
此前違規處罰
再來說說中訊研究。行家最早關注到這家投資谘詢機構,是因為一組監管罰單。
2021年4月,因“對服務能力和過往業績進行不實和誤導性的營銷宣傳、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推廣環節的部分記錄留痕缺失、向客戶提供的部分投資建議缺乏相關記錄或依據、未在營業場所現場及公司網站完整公示證券投資顧問的姓名及其登記編碼等違規行為”,福建證監局對中訊研究采取責令暫停新增客戶3個月的監管措施。⠠⠀
2022年2月,因“應開具而未開具發票”,中訊研究被平潭稅務局罰款1000元。
2022年10月,福建證監局再度點名中訊研究“未核實客戶的身份信息,部分投顧業務資料未按照規定期限保存,公開推薦具體個股,展業時未注明注冊執業機構和投資顧問姓名信息,個別投顧介紹本人信息與其履曆不符等違規行為”。
或許因為被監管敲打後痛改前非,近期這家投資谘詢機構表現得頗為“平靜”。而本次的高管“在職”起訴,又是否會帶來新的風波呢?